
发布日期:2025-07-06 12:01 点击次数:96
在港股市集婷儿 户外,一场新旧势力的浓烈分化正在演出。
当小米集团市值打破 1.1 万亿港元、比亚迪市值约 9500 亿港元、理念念汽车市值超 2000 亿港元时,老牌车企东风汽车集团(HK00489)的市值却仅在 300 亿港元傍边盘桓。
这组数字背后,反应出老本市集对一家上市 20 年的传统车企的悲不雅预期:燃油车业务萎缩、日系结伴品牌增长乏力、新动力转型尚未获得打破。
"市集一度将东风视为‘歇业计帐’的见解,却汲取性地无情了它的回转后劲。"一位长久体恤汽车板块的基金司理对雷峰网暗意。
3 月 26 日东风汽车集团线路 2024 年财报,东风集团 2024 年全年营收达到 1061.97 亿元,较 2023 年的 993.83 亿元东谈主民币增长 6.9%;毛利润已毕 136.86 亿元,同比增长 38.2%;归母净利润 0.58 亿元,相较于 2023 年耗费 38.87 亿元,得胜已毕扭亏为盈。
在稠密业务板块中,岚图品牌的进展尤为杰出,其毛利率跃居行业第二,2024 全年累计委用 8.57 万辆,同比增长 70%,这一增速是行业 35.5% 平均增速的两倍。岚图占集团新动力总销量比重也提高至 22%,成为东风集团已毕" 2025 年新动力车销量破百万"计算的要津抓手。
这家处于低谷的传统车企企正在积极改写交运,一方面在新动力限制加大进入,押注固态电板时间和高端品牌开发;另一方面,借助央企资源整合上风,开展智能驾驶合营、为头部车企代工或供应零部件。
这次财报向听说达出的一个最大信号是:东风正处于出动之中。
01 亏转盈,东风有高出
要读懂东风汽车 2024 年的财报,必须回到 2023 年。
2023 年,东风三大结伴品牌集体"失速":东风日产销量 72.3 万辆,同比暴跌 21.5%;东风本田 60.4 万辆,下滑 8.5%;神龙汽车 8.03 万辆,缩水 35.8%,结伴品牌毛利率从 14.7% 降至 9.8%,堕入了"越卖越亏"的怪圈。
三大品牌的下滑,径直导致东风结伴业务利润从 2022 年的 118.84 亿元骤降至 5.13 亿元,东风险些"断奶"。
当年,东风曾经把明天押注在新动力上,但前后超 500 亿元的研发进入,换来的却是新动力全年 34.8 万辆的销量,仅占国内市集的 3.7%;高端品牌岚图年销 5.06 万辆(月均不及 5000 辆);百万级电动越野猛士 917 年销仅千余辆。
老牌车企东风在 2023 年创下了一个不光彩的记录——上市 18 年来初次耗费,归母净耗费超 38 亿元。
这个数字背后,源于东风长久依赖的结伴模式正在垮塌,流浮现传统车企转型的典型窘境。岚图、猛士、奕派多品牌计策导致资源溜达,三大品牌背后是三套时间平台逐一岚图依赖 ESSA 原生电动架构,猛士汲取 M TECH 越野平台,而奕家数列则兼容纯电与混动。
若是仅看东风的 2023 年,那么论断省略率是东风失去了眩惑力,明天似乎只会大势已去,销量不息下滑,而东风自身也有这种嗅觉。新董事长杨青在 2023 年 11 月上任后,反复提到了几个要津词:第一是"活下去",第二是"目田竞争的市集不会横祸弱者",第三是"东风转型一衣带水"。
2024 年,东风开启了一场近乎魂销目断的自我翻新。革新驱散奈何,一直是行业的要点体恤对象,直到 3 月 26 日东风线路 2024 年财报,靴子落地。
在向好的一面,东风已毕扭亏为盈。
0.58 亿元的净利润看起来微不及谈,比拟上年 38 亿元的耗费已是巨大高出婷儿 户外,毛利率回升至 12.8%,提高了近 3 个百分点。
自主乘用车业务增长强劲,销量 43.89 万辆,同比增长 26.4%,毛利率 12.9%,同比提高 8.4%,174 亿元的考虑性现款流,同比激增 88%,可以说量利王人升,是东风如今的最强现款牛,则为转型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新动力转型方面东风也初见生效,销量 39.46 万辆,同比加多 13.4%,占总销量提高至 20.8%。其中一些要点车型,岚图流通 4 个月销量破万,同比增长 70%,是行业 35.5% 平均增速的两倍;梦念念家以 39 万元跃居新动力 MPV 市集首位;纳米流通 2 个月月销过万;e π 007/008 上市即已毕快速上量。这些亮点居品正在重塑东风的品牌形象。
在居品上,东风汽车新闻发言东谈主、品牌管束部副总司理吕海涛在 3 月 26 日的财务调换会上给出多个方面预期,东风建议深化"跃迁活动 2.0 ",瞻望 2025 年风神投放多款新品,同期将深化专用车、大客户、后市集的品牌协同等,平台从 7 个压缩至 3 个。
小马大车结伴方面,将加速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的新动力转型,包括强化激动计策协同,加速居品迭代,幽闲燃油车竞争力。东风日产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首款纯电旗舰家轿 N7 将于 2025 年 2 季度上市。
东风 2025 年定下 300 万辆的年销量计算,其中新动力车销量 100 万辆,国际出口 50 万辆。年内计算推出 7 款全新乘用车车型和 3 款商用车新动力基础车型,打造至少 2 款年销过 10 万辆的大单品。
智能化方面,其自主掌合手 L2+ 级自动驾驶时间搭载率 77%、L4 级智驾居品在多城市示范运营、发布行业首款自主可控车规级 MCU 芯片 DF30,且还有 4 款专用芯片开展测熟识证,此外,东风将在本年 4 月底上海车展发布更多对于端到端大模子智驾、智谋座舱等方面的时间布局。
02 大象回身,东风三箭王人发
追念 2024 年东风的转型,离不开三方面,一是东风钞票大瘦身、出口周转结伴品牌产能动作。
雷峰网获悉,现在东风已出售武汉、十堰等地工场及非中枢钞票,日系结伴产能缩减 30%-50%,部分转为电动车专属产线或转为出口买卖。此前有传言称,本田可能会关闭国内工场,让东风全面代工,并通过中欧班列将汽车径直销往欧洲市集。
分析师陈明告诉雷峰网,从欧洲市集的政事情况来看,不太可能松绽放任日本车深广进入,尽管经济上看似合理,但政事上未必可行。
二所以" 10 亿元置换补贴"遮盖 50 余款燃油车降价甩卖,这种清仓式去库存使得部分车型结尾价跌破成本线,但东风也不得不作念,也如某些经销商所言,有些车卖一辆亏两万,但总比烂在仓库强。
客岁 9 月,东风集团官宣与华为共建"天元"电子电气架构,旗下的高端品牌岚图和猛士,均汲取了"华为 Inside "的合营模式,将首批搭载鸿蒙座舱,这被视作主风在智能化限制的"换谈超车"尝试。
两边首款合营车型岚图梦念念家,曾经上市就获得了可以的成绩,在比老款提价近 4 万元的情况下,上市 20 天大定订单量就达到了 1.8 万台,并随后在中大型 MPV 市麇集一跃成为销量冠军,卓越了比亚迪的腾势 D9,跃居 2024 年新动力 MPV 市集第一。
在东风抱紧华为大腿的过程中,不乏有东谈主疑问,跟着华为" HI 模式"的合营伙伴冉冉增多,且大多与国企产业良好研究,华为将如安在稠密合营伙伴等分派有限的资源,尤其是纠合本年 3 月广汽华为联手厚爱竖立华望汽车、上汽与华为新合营"尚界"并将于 4 月 10 日发布首款车型的两则音信,似乎留给东风的时期窗口其实并未几。
在此之前,长安在与华为合营中已有阿维塔和深蓝两大品牌先行一步,以至在 2024 年 8 月长安秘书投资引望 10% 的股份,霸占了市集的视力焦点。
对此,有分析师田晨告诉雷峰网,时期划定如真实这一竞争形状中极为要津,自后者东风与华为合营的力度和头绪跟两者不相高下,通过" HI 模式"合营的央企或国企,最终都要依靠自身的额外属性来竞争。毕竟在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华为躬行参与居品界说并助力销售,而若是主机厂自身的居品设想存在颓势,华为也难以矢志不移。
现在来看,东风岚图的举座定位还算可以,从设想到口碑都较为出色,这偶然为东风在浓烈的市集竞争中赢得了弹丸之地,岚图也正加强时间自研,其智能化研发团队已拓展至 1500 东谈主。
若是细看财报会发现,会发现东风的隐忧仍在。现在东风税前内容耗费仍达 11.63 亿元,盈利主要依赖 32.66 亿元的方位政策赞助,新动力浸透率虽有所提高达 20.8%,但仍大幅落伍于行业 40.9% 的平均水平,其存货加多了 9.39 亿元,反应出部分车型的库存压力仍在蕴蓄。177 亿元的新动力老本开支(要点投向新动力平台及智能化研发),意味着明天数年的折旧摊销压力加大,现在仅岚图梦念念家进入细分市集前三,爆款车型拔擢仍需时期。
在组织变革方面,东风也将后果写入财报:自主乘用车运营委员会、零部件一体化运营体系、商用车管事部,目的在于加强研发、采购、营销、品牌等经过的协同。
畴前东风的考虑逻辑相称浅陋:结伴获利、自主耗费,亏不完的钞票拿去作念汽车金融,然后……不给投资东谈主分成。这种模式让东风在老本市集上备受诟病,被很多东谈主视为"价值陷坑"。2023 年底,新指点层上台后,东风初始了一系列变革。他们初始爱重市值管束,建议了新动力业务的傍观机制,而且在对外说话中直面公司钞票效用偏低的问题,明确建议需要惩办产能转型的疼痛。举例 2024 年中报自满,东风固然只赚了 6.8 亿元,却拿出 60% 分成,固然分成金额未几,但给外界开释的信号是正面且积极的。
03 东风的 2025,小米或是要津变量
自客岁下半年以来,对于东风与小米两家公司合营神志的传闻已有多再版块,不管东风与小米将汲取何种合营格式,无疑是东风 2025 年的要津变量之一。
自 2024 年 3 月 28 日小米 SU7 厚爱上市以来,订单量赶快攀升。舍弃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的累计委用量已打破 18.6 万台,锁单量更是高达 36 万台。由于订单量远超产能,小米汽车工场面对较大的委用压力,现在小米 SU7 的委用周期最长已延至 37 周。
据知情东谈主士浮现,其曾在 2024 年参不雅过小米第一工场,对其印象相称潜入:"其一体化压铸拓荒,举座分娩节奏约为 75 秒。按照一个月 30 天满产、每天分娩 18 小时(小米汲取了双班倒,产能愚弄率已经接近 200%)的极限推测,小米第一工场的单月满产产能约莫在 23000-24000 台。"
若是 2025 年小米一期工场连接保持高产能愚弄率,年产能有望达到 30 万辆。不外,这一数字只是是针对小米 SU7 系列。
2024 年 6 月至 7 月,小米将上市其纯电动 SUV ——小米 YU7,也即是环球戏称的"法拉米"车型,除此除外,小米的第三辆车"昆仑"亦然市集体恤的焦点。
当下的小米,产能已经成为一大挑战,最新音信是小米正在北京一工场隔邻开发二期工场,二期工场已完成结构封顶,瞻望将于 2025 年 6 月完竣并投产,二期工场的诡计年产能亦然 15 万辆,保守计算 2025 年可以孝敬约 6 万辆新车。
这个数字,很省略率惩办不了小米的产能需求,更进一步说,小米不太可能靠自建工场不息发展。
"原因很浅陋,雷军说要在 10 年内把小米作念周到球前 5 的车企,这意味着要达到 600 万辆的销量。按照每座工场 30 万辆的措施产能算计,小米需要在 10 年内建 20 座工场,每座工场的进入接近 50 亿元,这意味着小米造车准备的 1000 亿元现款可能都用于建工场了。"
一位分析师暗意。"这是一笔很不合算的买卖。因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电动化以及对 AI 的投资强度都相称大,小米若是倏得出现这样大的老本开支是不太合理的。"长久来看,若是小米真的探讨合理使用现款,那么汲取在外面找一个赞理不失为一个更保障的汲取,也即外界一直意象的代工合营。
雷峰网获悉,东风因为畴前主要收货于结伴车的得胜,因此领先但愿与小米以结伴公司的格式合营,复制日产结伴车的得胜模式,小米则更倾向于汲取汽车代工模式,但愿东风行为拼装厂来分娩小米汽车,两边曾洽谈过拼装合营的初步决策,但跟着政策变动合营一度堕入停滞。
东风所在湖北武汉领有建壮而郑重的汽车产能和产业链,巅峰时期东风 300 万辆的乘用车三分之二产能大部分都在在武汉。东风是一家全产业链零部件都在体系内的公司,以至在武汉土产货就有齐全的配套。有说法称,东风不需要出湖北省以至武汉市就能完成整车制造。
另一方面,横向比较中国系数大型车企,大多数已经与其他企业或品牌竖立了合营干系,而东风,是一丝数既有建壮汽车产能,又有豪阔合营意愿,且可能被小米接受的合营伙伴之一。
探讨到与小米在武汉的第二总部高度契合,若是小米真的要找赞理,东风的入局概率詈骂常高。某分析师曾经向雷峰网分析过南朔方造车的成本,北京工场相较于南边工场,最大的问题是成本较高,包括水电、东谈主工、输送等成本。
以小米 SU7 为例,若是在南边制造,每辆车可以从简 2%-3% 的成本,相称于数千元;对于造价不高的"昆仑"车型,成本差距接近 5%。小米最佳的作念法是为北京诡计其他更高端、更贵的车型,纠合现在供应链的动作来看,小米如实有这个倾向。
除此除外,东风自身即是小米 SU7 的零部件供应商,且有自带厂房。2024 年 11 月起,东风对武汉云峰基地进行矫正,启动了一体化压铸产业假名堂,计算将其打造为全球最大吨位一体化压铸工场,开设 16000 吨、10000 吨两条压铸产线,瞻望年产轻量化部件 20 万件。据东风官微 3 月 19 日的最新音信,名堂将于本年 8 月 24 日达到完竣验收据件,9 月 15 日初始分娩线联调。
从时期上看,东风和小米之家的合营还存在出售工场的可能性,只是出售工场对东风的长久利益增长作用并不大。现在可以服气的是,部分小米汽车供应商已经在东风浪峰汽车分娩基地隔邻定点。不管是何种神志,小米愚弄临近现存的东风供应链体系的可能性会很大。
现在除了推测除外,如实很难拿出极端多的凭证来评释小米和东风之间合营模式的具体细节,但信赖两家的合营模式很快就会浮出水面。东风婷儿 户外,只欠一场东风。